一、“相石”設計
壽山石雕在工藝師創作動刀之前,總要對著待雕刻的石料仔細揣摩一番,這就叫“相石”。
相石”在創作過程中是極重要的一個步驟,通過“相石”揣摩推敲,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二、雕刻藝法
雕刻壽山石工序大致分為:
打坯 — 運用雕刻工具,將原料的多餘大塊面切除,使其適合于作品題材的需要并在粗坯的基處上,繼續雕琢景物的各部結構,達到表現作品的基本造型和內容。
鑿坯 — 鑿坯時先粗後細,由表及裏,通過鑿坯,使作品所表現的景物如人体的結構、動物的毛髮、肌肉、山巒的宏觀,樹木、花卉的枝頁,瓣蕊以及配景的細節等,都應該達到基本清晰精確。
修光 — 修光是雕刻的最後修飾過程,依靠不同的刀向和刀法,刻劃出景物的氣質和精神。
三、雕刻技法
浮雕 — 浮雕按景物刻划的厚度分為“高浮雕”和“淺浮雕”兩種,通常浮的應用,使作品表現的物象在結構上更有立体感。
鑲嵌 — 其保留了高浮雕術藝術風格,將刻成浮雕石片直接粘貼于器物板面上,形成一幅景物明顯突起的畫面。
縷空 — 又名透雕,是介于圓雕与浮雕之間的雕刻法,它可分單面、雙面、三面、四面、六面和裡外多面縷空雕法,一般都在浮雕的基處上,放洞透空縷雕背景,襯托主題。
鏈條 — 鏈條雕刻是玉雕經常采用的一種技法,壽山石雕偶有應用,起始裝于印鈕,後也用于作品上。其制作難度大,需膽大心細,熟練掌握石性与技巧,才能獲得成功。
四、磨光上蠟
壽山石雕刻品在雕刻完成後,還需要經過精心磨光,才能充分表現出壽山石的特性和天然色澤,使作品外表光潤明亮,磨光可用砂紙、木賊草、冬稻莖等,磨光分粗磨、細磨和“磨光”三道過程。
粗質壽山石在磨光或罩色處理後,需要上一層薄蠟,以保持石質的穩定,上蠟所用的原料是以白蠟 65%和軟蠟 35%滲合溶化而成的中性蠟塊。
上蠟前,先將石雕加熱至100—150℃,用毛刷蘸溶化了的蠟液薄涂外表,待均勻後緩緩降溫冷卻,再用軟質麻布細心磨擦,直至煥發光澤,石雕經過上蠟,雖然色澤紋理得到充分表露,但石質經加溫後往往遜其溫潤,故名貴石料不宜上蠟。
留言列表